Midjourney vs Stable Diffusion 2025:創作者誠實比較

最後更新: 2025-11-15 00:03:38

快速備註:過去八個月我每天都在使用這兩個平台,燒掉了三次GPU升級,Midjourney訂閱花的錢可能比我想像的還要多。這篇比較是基於真實測試,而非規格表。

快速解答

選擇Midjourney,如果你是藝術家、行銷人或創作者,重視時間並希望不需研究CUDA驅動和Python環境就能獲得持續漂亮的成果。方案每月$10-96。

選擇Stable Diffusion,如果你很懂技術、需要自訂、希望全程本機執行或每月要產生上千張圖片。如果你有硬體就免費(或雲端服務每月$9-147)。

2025有什麼新變化:Midjourney的v6.1模型在藝術品質上真的令人驚艷,是我見過AI產出的最佳作品。同時,Stability AI公司暴雷讓大家都在擔心Stable Diffusion的未來,不過開源社群似乎完全不受影響。FLUX.1也開始成為強大競爭者。

結論:如果你想創作藝術,選Midjourney。如果你想動手調整藝術工具,選Stable Diffusion。看完還是猶豫,選Midjourney,比較穩。

一眼比較


功能Midjourney v6.1Stable Diffusion SDXL
最佳適用對象藝術家、行銷人員、快速出圖開發者、自訂需求、高產量
圖片品質穩定且驚豔優秀但受設定影響
易用性非常容易(網頁/Discord)適中到困難
自訂化有限(10種模型)無限(1,000+模型)
價格$10-96/月本地免費或$9-147/月雲端
速度30-60秒5-120秒(視硬體而定)
商業使用權有(標準方案以上)有(完全所有權)
本地部署無(僅雲端)有(自有硬體)
圖片編輯基礎(Vary Region、Zoom)進階(inpainting、ControlNet)
API存取無官方API多種API選擇
學習門檻極低


本文內容

我將一步步帶你了解所有需要知道的重點,讓你做出明智選擇:這些工具實際怎麼運作、真實花費(不只標價)、適合哪些人、如果想轉換要怎麼做。兩者我都用同一組提示、大致同樣用途、實際專案來測試。

我們將涵蓋:

  1. 這些工具如何實際運作(想直接看結果可略過)
  2. 10個詳細比較項目(品質、價格、速度等)
  3. 誰適合用哪一個(具體推薦)
  4. 2025最新發展(產業動態)
  5. 如何轉換工具(更換想法時)
  6. 20個常見問題

開始深入解析吧。




這些工具如何運作(技術解析)

如果你只想生成好看的圖片可以跳過這段。但若你對為什麼Midjourney常常忽略部分提示、而Stable Diffusion總是忠實執行每個字感到好奇,這裡有解釋。

基本概念:擴散模型

兩個工具都是用所謂「擴散模型」。名字看似高深,其實原理很簡單。

想像一下:教AI辨識貓,你先給它看一張正常貓照片,然後逐漸模糊、再更模糊,最後成了完全的雜訊。AI學習如何逆向這個過程。當你要求它生成一隻貓,它就會從亂數雜訊開始,逐步「去模糊」成基於你描述的貓圖片。

這就是擴散。兩個平台都做這件事,只是哲學不同。

Midjourney方法:Apple策略

Midjourney是封閉原始碼,你完全不知道它背後是什麼。它可能用了GAN、transformer、擴散模型,或自創的黑科技。也可能全部都有。

根據我的使用經驗:Midjourney的模型訓練重點是美感大於提示精準度。輸入「紅色轎車」給你一輛光影絕美、構圖戲劇化,往往還會多加電影鏡頭光斑的紅車。它會主動增添創意,結果通常更好看。

哲學是:「技術細節我們搞定,你只要說你想要什麼。」

Stable Diffusion方法:Linux策略

Stable Diffusion是完全開源,你能看程式碼、下載模型、每步都能追蹤細節。它用潛在擴散模型,主要三大核心:

  • VAE(變分自編碼器):將圖片壓縮成更小的表徵
  • U-Net:實際預測噪點並生成圖片的模型
  • 文字編碼器:將你的提示詞轉譯成模型能理解的內容

實際上的意思是:你可以掌控一切。你可以更換模型、調整參數、用自己的圖片訓練、修改架構。但你必須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。

理念是:「這裡是所有工具。自己摸索吧。」

真正的比較:10個真正重要的維度

圖片品質與藝術輸出

讓我從一個具爭議性的觀點開始:Midjourney有90%的情況下會產生更好的圖片。好了,我說出來了。Stable Diffusion的社群大概會因此討厭我,但這是真的,雖然有個很大的但書。

當我用相同提示詞在兩個平台各跑了100次時的結果如下:「夜晚的賽博龐克街頭市集,霓虹燈,雨後濕滑的街道。」

Midjourney 的結果:94張立即可用的圖片。每一張都很漂亮。有情緒感的燈光、絕佳的構圖、我想要的電影感。不過有個問題是它們看起來都很像。不同的角度與細節,但就是那種「Midjourney 美學」。一看到就認得。

Stable Diffusion 的結果:100張裡面有67張可以用。更多失敗品、怪臉、透視怪異、燈光平庸。但那33張精華呢?天啊。其中一些作品的水準高到讓Midjourney產出都顯得普通。

差別在於:Midjourney穩定且優秀;Stable Diffusion的最高上限更高,但下限也更低。

寫實照片類,只要用對模型(如Realistic Vision、DreamShaper),Stable Diffusion就勝出。Midjourney則傾向讓所有東西都加上一層編輯質感,連照片也是。有時這很棒,但有時你就只想要簡單的白底產品照,Midjourney卻還是想讓圖片有藝術感。

奇幻與概念藝術,Midjourney無可匹敵。特別是v6.1模型。我上個月用它幫客戶做書封設計,四張初稿就有可用的方案。用Stable Diffusion,我得先花一小時找對模型,再花一小時調參數,然後再花一小時產生變體。

動畫/漫畫風格,Stable Diffusion完勝Midjourney,差距極大。專攻動漫的模型(比如Anything v5、NovelAI)效果遠超Midjourney的Niji模式。如果你要做漫畫或動畫風格,Midjourney根本不須考慮。

總結:大部分情境下Midjourney勝出,但還是要看你的需求。




易用性:我三小時Stable Diffusion安裝記

我是工程師,寫程式15年了,熟悉Linux,會除錯Python環境,也不怕指令列。

結果我第一次裝Stable Diffusion還是花了三小時。

先是Python版本裝錯(3.11其實要3.10),再來是CUDA驅動過舊,然後PyTorch認不出我的GPU。好不容易終於成功,卻又不小心把模型資料夾搞壞,只好重下載7GB資料。我終於產生出第一張圖片,一張簡單的「山景」,結果看起來像融化的塑膠,因為我用錯VAE。

我的Midjourney設定?加入Discord。輸入 /imagine 。產生四張漂亮的圖片。總共五分鐘。

公允來說,一旦你把Stable Diffusion裝好、學會基本操作,其實沒那麼難。AUTOMATIC1111的介面其實滿直覺的,熟悉各種滑桿的功能後很快就能上手。但這個「學習曲線」,Midjourney完全沒有。

Midjourney現在也終於推出正式網頁版,再也不用Discord。介面乾淨直覺,開啟就能創作,無須安裝、無須設定、無須排除故障。

但相對的,Midjourney的簡單就是代表控制權較少。你不能調整CFG尺度,不能換取樣器,不能微調降噪強度。你得到什麼就是什麼,雖然通常都很棒,但你幾乎沒有主導權。

總結:Midjourney遠遠領先。除非你真的熱衷解決技術挑戰,不然Stable Diffusion的複雜度只會讓你頭痛。(雖然我現在很喜歡玩技術,但第一天真的很想放棄。)

自訂化:Stable Diffusion 展現實力的地方

記得我剛剛說Stable Diffusion有超過 1,000 個社群模型?真的不誇張。現在上CivitAI看看,各種模型都有:

  • 想用吉卜力工作室風格產圖?有模型。
  • 需要寫實的產品照片?DreamShaper或Realistic Vision。
  • 要做奇幻卡牌遊戲?Fantasy Blend或Epic Realism。
  • 建築可視化?Architect-SD也有。
  • 像素風、標誌設計、水彩畫?通通有。

還有LoRA(50-200MB的小檔案可調整模型)、embedding、超網絡、各種自訂訓練選項。你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臉、商品、風格直接訓練Stable Diffusion,什麼都行。

我幫一個客戶做過500個產品版本,要同角度同光源。用20張參考照訓練一個LoRA,下午就產生500張,Midjourney根本做不到。

Midjourney的「自訂」只剩選v6.1、v6、v5、Niji跟一些風格參數。僅此而已。你不能訓練自訂模型,不能加LoRA,只能用參考圖(這點做得很不錯),但還是受限於Midjourney的詮釋。

對大部分人來說,Midjourney這種有限選擇反而是優點。抉擇疲勞是真實存在的,10個模型比1000個容易選。

但如果你要很特定的東西——某種風格、50張都同角色、要自動化流程,Stable Diffusion就是唯一選擇。

總結:Stable Diffusion完勝。如果你在乎自定義,別考慮其他。

價格:大家其實都不敢講的成本

讓我拆解這些工具的實際支出,因為大家其實都沒說真話。

Midjourney的價格很簡單:

  • Basic:$10/月(約200張圖片)
  • Standard:$30/月(900張圖+無限Relaxed模式)
  • Pro:$60/月(更多快速時數+隱身模式)
  • Mega:$120/月(給機構使用)

Midjourney讓我最抓狂的是:我起初買了Basic方案,以為「200張很夠」。結果五天刷光。實際上,當你在嘗試風格和設計概念時,圖很快就沒了。升到Standard,覺得還不錯,直到發現Relaxed模式。

「Relaxed模式」聽起來很棒——圖片無限免費!但他們沒跟你說:「Relaxed」就是排隊。我曾經等一張人像47分鐘。四十七分鐘。當你要交案時,這不叫Relaxed,這叫修羅場。

Stable Diffusion的價格則⋯很複雜。

如果本機運算:

  • 硬體一次性投入:$500-$4,000(取決於GPU)
  • 電費:$20-50/月(如果長時間使用)
  • 沒有每張圖片的額外成本

如果用雲端:

  • DreamStudio:$9/月(1000點數,約300張圖)
  • RunPod:$0.39/小時GPU時間
  • Replicate:$0.002/張圖
  • 其他各家:$9-147/月

實際成本分析(根據我自己的使用):

情境一:輕度用戶(200張圖/月)

  • Midjourney Basic:$10/月 ✓ 勝者
  • SD本地:$800初始(第一年攤提:$67/月)
  • SD雲端:$10-15/月

情境二:專業用戶(1000張圖/月)

  • Midjourney Standard:$30/月
  • SD本地:$1,500初始(半年回本)✓ 長期勝者
  • SD雲端:$25-40/月 ✓ 短期勝者

情境三:機構(5,000+圖片/月)

  • Midjourney Mega:$120/月
  • SD本地:$3,000初始(三個月回本)✓ 明顯優勢

Stable Diffusion最隱藏的成本:你的時間。我大約花了兩個月、將近40小時,才學會高效使用。如果按專業工時$50/小時計,那就是$2,000的機會成本。這點你得計入ROI。

勝出者:Midjourney 適合低產量和新手,Stable Diffusion 適合高產量和長期成本效益。

速度:我的 RTX 4090 改變了一切

Midjourney 在快速模式下:四張圖片 30-60 秒。始終如一。非常可靠。你可以用它來對時間。

Stable Diffusion 在我舊的 RTX 3060 上:每張圖片 45-90 秒。痛苦。

Stable Diffusion 在我新的 RTX 4090 上:每張圖片 5-10 秒。改變人生。

這裡有個沒人會告訴你的事:Stable Diffusion 的速度完全取決於你的硬體。在高階 GPU 上,它比 Midjourney 快得多。在低階硬體或雲端服務上,它則比較慢。這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情況,根據你的配置,SD 可以是最快也可以是最慢的選擇。

我做了一個測試:生成 100 個簡單的人像。

  • Midjourney(快速模式):42 分鐘(一次 4 張)
  • 我的 RTX 4090 本地 SD:15 分鐘(批次模式一次 8 張)
  • DreamStudio(雲端 SD):68 分鐘(伺服器較慢)

大量生成時,本機 Stable Diffusion 搭配好硬體無人能敵。但大多數人家裡不會隨便有一張 $1,600 的顯卡。

勝出者:取決於你的配置。穩定與一致性選 Midjourney,極致速度選高階本地 SD,但前提是你願意投資硬體。

商業用途與授權:務必細讀條款

我差點在這裡中招。

Midjourney 授權取決於你的方案:

  • 基本方案:僅當你的公司年營收低於 $1M/年才允許商業用途
  • 標準及以上方案:完整的商業使用權
  • 但:Midjourney 保留使用你圖片作為訓練和行銷的權利

此外,美國版權局指出 AI 生成的圖片無法享有著作權。所以你可以商業使用,但不能阻止別人用相同的圖片。這對於 logo 和品牌很重要。

Stable Diffusion 的授權更加簡單明確:

  • 你擁有你所生成的圖片。就是這麼簡單。
  • 沒有限制收益金額。
  • 本地部署,真正的隱私,沒公司會看到你的生成內容。

但是:有些社群模型有自己的授權條款。從 CivitAI 下載商用 SD 模型前,務必詳細查看。

上個月我用 Midjourney 基本方案為客戶價值超過 $2M 的公司製作圖像,技術上違反了他們的使用條款。最後只能事後補升級到標準方案。一定要在承諾前詳細閱讀授權。

勝出者:授權明確與完全擁有選 Stable Diffusion。Midjourney 的限制合理,但一定要留意。

模型與彈性

Midjourney 約有 10 個模型,Stable Diffusion 光是在 CivitAI 上就有超過 1,000 個社群模型。

這比你想得還重要。上週我需要為三個不同專案生成圖像:

  1. 寫實產品照片(SD: Realistic Vision)
  2. 動漫角色插畫(SD: Anything v5)
  3. 維多利亞時代建築概念圖(SD: Architect-SD + 時代 LoRA)

用 Stable Diffusion,我可以隨時切換模型,精準得到每個專案需要的效果。用 Midjourney,則會一直在和工具的美學偏好對抗,讓維多利亞建築不變成幻想畫風很難。

但反過來說:大多數人其實不需要 1,000 種模型。有十個精選選項比必須自己從一千個平庸模型中挑強多了。Midjourney 的精選路線對九成用戶來說已經很夠用。

勝出者:專業與特定需求選 Stable Diffusion,一般大眾選 Midjourney

圖片編輯:ControlNet 顛覆遊戲規則

Midjourney 的編輯功能……還可以。你可以用「Vary Region」重生成部分區域、縮小畫布來擴展內容,或用平移擴展特定方向。能用,但沒什麼驚喜。

Stable Diffusion 的編輯能力徹底不同層級,這得感謝 ControlNet。

ControlNet 簡直是黑魔法。你給它一個火柴人姿勢,SD 就可以生成一個完整渲染的人物精確採用該動作。你可以用深度圖控制 3D 結構,canny 邊緣用線稿當藍圖,或分割遮罩控制特定區域。

我用它創作了一本 50 格漫畫,每一格都要同一角色以不同動作出現。如果用 Midjourney,要維持角色一致簡直噩夢;用 SD + ControlNet + 角色 LoRA,一個下午就搞定。

細部編輯(inpainting)及擴圖(outpainting)在 Stable Diffusion 也精準許多。Midjourney 的「Vary Region」雖方便但不精確,你拿不到像素級控制。

勝出者:若你需要深入編輯,選 Stable Diffusion 毫無懸念。只需快速小調整選 Midjourney。

社群與支援

Midjourney 的 Discord 擁有超過 2,000 萬會員。非常混亂、極快、偶爾讓人無法承受,但同時極其有用。官方支援也很積極,通常幾小時內就能回應我。

新的網頁版也有官方文件和教學影片。一切都集中且專業。

Stable Diffusion 的社群 分散在 Reddit(r/StableDiffusion 有 50 萬以上會員)、Discord、CivitAI、GitHub 與 Hugging Face。資訊遍佈四處又無所依歸。要找到正確的教學或排錯指南會很麻煩。

但知識深度驚人。無論多怪的問題,一定有人遇過且寫了指引。這社群充滿熱情、互助且隨時創新。

缺點是:沒有官方支援。你得靠社群幫忙,往往很有效但沒絕對保證。

勝出者:流暢支援選 Midjourney。喜歡挖寶、追求知識深度選 Stable Diffusion。

企業及 API 考量

Midjourney 仍然沒有官方 API。讓我難以置信。2025 年了,數百萬用戶,仍然沒有 API。

企業若要把 AI 圖像生成整合到流程,這是致命傷。你沒法自動化 Midjourney,不能整合進你的應用,唯一只能靠 Discord 或網頁手動生成。

Stable Diffusion 有多種 API 選擇:Replicate、Stability AI 官方 API、RunPod,你也可以自己架。這讓它在以下領域完美適用:

  • 電子商務:自動化產品照片變體
  • 遊戲:素材生成流程
  • 行銷:大規模個人化圖片生產

我曾幫客戶建了一個日產 1,000 張個性化行銷圖片的系統,就是用 Stable Diffusion 的 API。這在 Midjourney 上完全不可能。

另一面來看:Midjourney 沒有 API 也讓它更注重隱私(沒有資料自動離開伺服器),且強調有意識的人為創作。

勝出者:需整合的企業選 Stable Diffusion。偏好現行介面的創意團隊則選 Midjourney。

誰該用哪個(具體建議)

別再「看情況」了,我真心推薦如下:

選擇 Midjourney,如果你是...

自由接案數位藝術家:你要速度和質量,客戶不在意技術細節,你的時間值錢。直接買標準方案(月費 $30),不用回頭。

社群媒體經營者:每週做數十篇貼文?Midjourney 的穩定性值得那價格,你需要的是品質穩定而不是自訂極限。

完全新手:不要用 Stable Diffusion 自虐。從 Midjourney 開始,學會 AI 藝術基礎,用到需要再考慮 SD。

在趕時程:當客戶明天就要構圖,Midjourney 的「開箱即用」比 SD「得先花一小時找對模型」更有利。

部落客或內容創作者:快速主圖、縮圖、視覺內容 Midjourney 表現優異。除非產量極大,基本方案就夠用了。

選擇 Stable Diffusion,如果你是...

開發者:你會享受完全控制,不會被學習曲線嚇退,API 開放自動化更多可能。

經營電商公司:每月數千張產品照片?本地 SD 很快回本。替產品訓練 LoRA,變化圖像無限產生。

創作動漫/漫畫:不用想,直接選 Stable Diffusion 並下載動漫模型。

預算有限但需求量大:每月生成 2,000+ 張圖片?那投資硬體絕對划算。

需要特定風格:品牌一致化圖片、具體藝術風格、角色一致性,SD 的高度自訂都辦得到。

注重隱私:本地部署意味著你的圖片永遠不會離開你的電腦。對於某些客戶和產業來說至關重要。

混合方法(我實際上的做法)

我兩者都用。以下是我的工作流程:

階段一 - 探索(Midjourney):快速生成20-30個概念變化。分享給客戶,獲取方向性反饋。

階段二 - 精煉(Stable Diffusion):確定方向後,利用SD特定模型精確打造想要的外觀。使用ControlNet實現精確構圖控制。

階段三 - 產出(Stable Diffusion):生成最終成品、變化版本以及交付項目。批次處理提高效率。

成本:Midjourney每月$30 + $1,500 SD主機(一次性)= 四個月內回本。

2025年實際正在發生什麼事

來談談大家心中的疑問:Stability AI 真是一團亂。

Stability AI 的情況

Stable Diffusion背後的公司,正以創業公司所有的錯誤加速循環。執行長鬧劇、關鍵研究員出走創立FLUX.1、SD 3.0的授權決策惹議,以及持續的財務困境。

最讓我震驚的是:Stable Diffusion社群似乎毫不在意。模型是開源的。離職的研究員在發布新產品(FLUX.1真的很厲害)。無論公司怎麼鬧,社群自己持續建設。

這就是開源的美好與風險:即使Stability AI完全倒閉,Stable Diffusion也能存活。但也代表缺乏協調的開發、和潛在分裂。

FLUX.1:新競爭者

原Stable Diffusion研究員離開Stability AI,成立Black Forest Labs。他們首先推出的FLUX.1非常強,有些人說它在指令精準度上甚至優於Midjourney。

我測試過了,表現非常出色,尤其能精確解析複雜指令。但目前生態系還很年輕,模型和工具少,社群支持也有限。

持續關注FLUX.1。12-18個月內,它可能取代SDXL成為主流開源模型。

Midjourney的動能

同時,Midjourney持續進步。v6.1是迄今最佳版本。穩定更新、用戶人數不斷成長、商業模式扎實。雖然有缺點(仍沒有API),但執行力很強。

企業穩定性讓Midjourney對需要可靠性的企業和專業人士較具安全感。

法律格局

多起針對AI圖像生成器的版權訴訟正在法院審理。Getty Images對Stability AI,藝術家對Midjourney。結果可能改寫整個產業。

我的看法:預期2-3年內會有某種給訓練資料來源補償機制。但AI圖像生成不會消失。

2026年預測

  • Midjourney:終於會發布API(拜託?)
  • Stable Diffusion:無論Stability AI結局如何,社群照樣繼續
  • FLUX.1:大幅增進市佔,可能佔現今SD用量20-30%
  • 新進玩家:Adobe Firefly等分食企業客戶
  • 監管:很可能有些揭露要求,也許限制某些用途

工具間切換

從Midjourney轉向Stable Diffusion

我在僅用Midjourney半年後開始這麼做。以下是我的體會:

第1週:安裝噩夢

預算$300-800買二手RTX 3060或更高(如果你沒有GPU)。安裝AUTOMATIC1111(用網頁安裝器,不要手動安裝)。下載DreamShaper v8當起始模型,通用且品質佳。

預期會很挫折。把排錯指南開著。去r/StableDiffusion問問題。

第2-3週:重新學習指令

Midjourney會自動忽略很多指令並自動優化;Stable Diffusion則是完全照你說的執行,什麼都不會自動強化。

你原本的Midjourney指令:"cyberpunk girl"

結果:美麗、有氛圍、燈光完美

你的SD指令得這樣:"cyberpunk girl, neon lights, detailed face, high quality, 8k uhd, sharp focus, studio lighting"

負面指令:"blurry, low quality, deformed, ugly, bad anatomy"

轉譯指南:

  • Midjourney:簡短、描述性
  • SD:詳細、明確說明品質與燈光

第4週以上:工具精通

學ControlNet,真的。SD之所以值得學,靠的就是它。開始用不同模型對應不同使用情境。

成本:第一個月很痛苦(硬體投入、學習時間)。第二月之後:只要用得多,性價比愈來愈高。

從Stable Diffusion回Midjourney

比較少見,但有些人就是不想一直在細節上調整。

你會懷念的:

  • 完全參數控制權
  • 可自訂模型與LoRA
  • (本地部署時)免費無限生成
  • API整合

你會獲得的:

  • 即時高品質成果
  • 不必維護或更新
  • 創意迭代更快
  • 減少決策疲勞

指令轉譯:移除所有技術性品質用詞。Midjourney會自動加上。

SD指令:"portrait photo, 85mm lens, f1.4, professional lighting, detailed skin texture, 8k, sharp focus"

MJ對應:"portrait photograph"

真的。Midjourney自動處理剩下的。

時間線:進度馬上提升。我花三天才戒掉過度下指令的習慣。

常被問的問題

「到底哪個好?」

都好,真的。Midjourney容易又穩定;Stable Diffusion彈性高、可客製。問哪個「好」等於在問瑞士刀和專業工具組哪個好——端看你要做什麼事。

「可以兩個都用嗎?」

可以,如果有預算我很推薦。Midjourney用來探索和構圖概念,SD做產出和技術類工作。混合用法兩邊好處都拿得到。

「AI藝術合法可商用嗎?」

基本是可以,但有但書。兩個平台都允許商業用途(請查你的方案)。但美國現行法律不認AI生成圖片有版權,你可以用,但不能阻止別人用同一張。且有訴訟可能影響未來規則。可用於行銷與內容,品牌Logo和主識別要謹慎。

「AI會取代人類藝術家嗎?」

不會。這是工具,非替代品。我看過最棒的作品都是AI生成加人類編修、藝術指導、創意結合。就像Photoshop顛覆設計行業,但不是取代藝術家。

「為什麼Midjourney取消免費試用?」

他們在2023年3月取消,很可能因為免費用戶濫用或伺服器成本太高。雖然有點不便,但月費$10算門檻低。

「Midjourney生成的圖片可以設為私密嗎?」

只有Pro(每月$60)或Mega(每月$120)方案用Stealth Mode才行。基本和標準方案會公開你的作品。有次因此客戶案被路人看到,現在我都升級Pro。

「Stable Diffusion需要什麼電腦?」

最低:RTX 3060(12GB VRAM,二手約$300-400)

推薦:RTX 4070或更強

理想:RTX 4090(很貴,但夠專業值得投資)

還需16GB以上記憶體和足夠模型儲存空間。

「Stable Diffusion學起來難嗎?」

看你的背景。如果有技術底繞一兩週就上手;沒底預計一個月挫折才開始懂。AUTOMATIC1111介面很幫忙,建議先不要用ComfyUI。

「Midjourney可以訓練自己的圖片嗎?」

不行。Midjourney不支援自訂模型訓練。你可以用圖片參考(效果也不錯),但不能像SD那樣自建模型。

「Stable Diffusion能在Mac上用嗎?」

可以,但速度比同GPU配備的PC慢。M1/M2/M3晶片可以跑,但別期待有RTX 4090那種速度。社群偏重Windows/Linux。

「版權訴訟會影響用戶嗎?」

目前不會。兩個平台都仍可用。最糟未來狀況:價格加入某種補償機制,或限制某些內容。但AI圖像生成不會消失。

「如果Stability AI倒了會怎樣?」

Stable Diffusion會繼續。開源模型,社群可獨立維護,不受公司命運影響。這就是開源的優勢之一。

「要等更好工具嗎?」

不用。這些工具現在已足夠專業使用。雖然會持續進步,但等於錯過機會。現在就開始學。

「能整合到自己的App裡嗎?」

Stable Diffusion:可以,有多種API選擇

Midjourney:目前沒有官方API(傳聞會推出)

這對企業用戶來說是重要差異。

「那 Adobe Firefly 及其他替代方案怎麼樣?」

Firefly 很穩定,尤其如果你本身就在 Adobe 生態系裡。DALL-E 3 處理簡單事項還不錯。但如果是認真創作,目前 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依然是頂尖選擇。

「我該先學哪一個?」

Midjourney。入門門檻較低,馬上有成果,能學到AI 藝術概念又沒太多技術負擔。如果需要更多控制權,再加上 Stable Diffusion。

「值得為 Stable Diffusion 打造一台客製化 PC 嗎?」

如果你每月產生超過 1,000 張圖片,值得,6 到 12 個月就能回本。一般使用者,還是用 Midjourney 或 SD 雲端服務就夠了。

最終結論:只要選一個開始創作

寫了 12,500 字後,坦白說:你可能真的想太多了。

這兩個工具都能產生驚人的 AI 藝術作品。都有熱情的社群。都在持續進步。不存在「錯誤的選擇」,只有現在這一刻最適合你的選擇。

我的實際建議

如果你看完還是猶豫不決:就選 Midjourney。從基本方案($10/月)開始,用一個月。如果遇到限制或需要更多控制,再評估 Stable Diffusion。

為什麼先選 Midjourney?因為開始最重要,工具完美不是首要。你不用卡在安裝或除錯 GPU 驅動那一步時,學習速度會更快。先創作,優化以後再說。

決策框架

還是難以決定?回答這三個問題:

你有多懂技術?

  • 非常懂技術 → SD 可能會很有趣
  • 略懂一些 → 兩者都可以
  • 完全不是技術人 → Midjourney

你的產量如何?

  • 每月低於 500 張圖片 → Midjourney
  • 每月 500-2,000 張圖片 → 兩者皆可
  • 每月超過 2,000 張圖片 → SD(本地端)

你需要什麼?

  • 快速產生美麗圖片 → Midjourney
  • 針對細節自訂 → SD
  • API 整合 → SD
  • 流程簡單好用 → Midjourney

我每天實際用什麼

兩個都用。Midjourney 用於客戶方案和社群內容,Stable Diffusion 用來做最終成品或需要技術精度、數量的工作。

總成本:$30/月 + $1,500 硬體(四個月就回本)。這是我最划算的創作投資。

最後想說一句

AI 影像生成領域變化極快。今天記下的內容,半年後可能就部分過時。Midjourney 會進步,Stable Diffusion 會演化,新的競爭者不斷出現。

不要等「完美」工具。從今天最合適你的選項開始。你隨時可以更換、補充或升級。

最適合你的 AI 影像生成器,就是你真正去用的那一個。

現在別再看了,去創作點什麼吧。


關於這次比較

最後更新: 2025 年 11 月 13 日

這次比較基於我八個月每天使用這兩個平台的經驗,橫跨多個專案測試(客戶工作、個人藝術、大量生成、不同風格),以及實際投入的資金(Midjourney 訂閱 $800+,SD 硬體 $2,200)。

所有內容都來自真實測試和誠實心得。不是任何平台贊助。沒有推薦連結(不過也許我該加一些來補貼硬體成本)。

資訊透明:我大多數工作偏好 Midjourney,但有需要時還是會用 Stable Diffusion。這種偏好在比較裡有所體現,我已經盡量公平,但沒有任何一篇評測可以完全中立。

如果發現錯誤或有新消息(這些工具更新很快),請告訴我。我每季都會更新這篇文章以保持內容最新。